岑述彭(郎溪县)

来源:本站时间:2016-11-11 15:04

岑述彭(1882—1932),号云台,安徽郎溪县人,祖籍浙江慈溪。儿时家境贫寒,生活困窘。

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南潘及城郊村塾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父母双亡,次年中秀才,后补附贡生。由于连遭不幸,孑然一身于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迁到梅渚镇大岗村课二房,继承岑泰如的遗产。

戊戍变法后,西学东渐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岑述彭考入安徽省立安庆师范学堂优级选科预备班。在安庆结识了徐锡麟和熊成基。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。他积极发展会员,准备发动起义。
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冬,他参加安庆起义。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,岑述彭出奔广州,追随孙中山革命。

宣统元年(1909年),岑述彭受命回安徽,任同盟会皖支部广德建平特派员,发展组织,策应革命。 

民国元年(1912年)8月,中国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。组织公开后,岑述彭即被任命为国民党建平县评议会评议长。

民国2年(1913年)2月4日,岑述彭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。袁世凯窃据大总统后,宋教仁被刺。岑即专程到上海,向孙中山面陈:“舆论声讨,只能唤起民众的反袁心理;武力讨伐,才是除奸寝患之根本。”得到孙中山的赞许,随即派他去安庆、南昌、湖口,往来于柏文蔚与李烈钧之间,策划“二次革命”,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参议。“二次革命”失败后,孙中山逃往日本,鉴于国民党组织庞大复杂,涣散无力,6月间组织中华革命党,7月8日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,并在国内各地建立支部。岑述彭在国内积极拥护,并动员一些原国民党人士参加中华革命党。

民国4年(1915年)秋,袁世凯复辟帝制,进行卖国活动。岑述彭与国会议员联名通电谴责。誓志:“攘除元凶,维护约法,与民国共存亡。”积极联合柏文蔚等反袁力量,策动武力讨袁。不久,“洪宪帝国”覆灭,袁世凯身败名裂。黎元洪继任大总统,8月重新召开国会,会议期间,岑与孙洪伊、张秋白、彭养光、吕荫南、丁惟汾等人组织国政商榷会,反对段祺瑞内阁。

民国6年(1917年)5月,黎元洪与段祺瑞发生“府院之争”。7月1日张勋乘机拥立清室复辟。12日复辟失败,段祺瑞重新登台,撕毁《临时约法》,解散国会。岑述彭毅然离京赴广州,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。会上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,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。他坚决拥护孙中山北伐,并积极协助孙中山起草《建国方略》。

民国7年(1918年),军政府改元帅制为总裁制。孙中山因遭西南军阀排斥,被迫通电辞职。5月岑述彭随孙中山离开广州到上海,继续协助孙中山工作。

民国10年(1921年),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,孙中山由沪返广州,岑述彭同往。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,即聘岑述彭为政府顾问,襄助工作。

民国11年(1922年),孙中山在广西梧州召开扩大军事会议,岑述彭同行。6月15日夜,陈炯明叛变,炮轰总统府,包围政府机关、士敏土厂和议员公寓,指名索捕。岑述彭见事急,从厕内逾墙脱险,同茅祖权、丁惟汾、谭惟洋等30余人连夜赶乘山东号轮船赴上海。到上海后,他每日去码头迎接孙中山。可是孙中山所乘之桂豫号舰途中被飓风卷入日本海搁浅。直到半月以后,才由永丰舰送回上海。在沪期间,他同茅祖权、丁惟汾等人参与修订有关《中国国民党改进案》等文稿。不久,旧国会重开于北京,由于他对旧国会仍寄予希望,旋即北上参加会议。是年,黎元洪复任大总统,由于岑述彭追随孙中山推翻帝制,建立民国,拥护共和,讨袁护法,卓功勋,经国会提请,特授岑述彭二等嘉禾章。

民国12年(1923年)2月7日,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,吴佩孚血腥屠杀工人,岑述彭等代表南方政府宣布吴佩孚17条罪状。

民国13年(1924年)1月,岑述彭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拥护孙中山的“三大政策”。会后,他再次上北京,后又联名电请孙中山北上。孙中山到京后,病情恶化,次年逝世。孙中山逝世后,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,政局急剧变化。岑述彭带着悲愤的心情离京,回到郎溪。在家乡他不甘闲居,即借课二房岑氏宗祠办学。学生虽不多,然都是溧阳、溧水及本县慕名而来的学子。

民国17年(1928年)春,岑述彭受李烈钧委托,协同其侄岑邦屏秘密组织皖南游击队,准备去缴郎广两县常备队的枪支。松塘庙起事失败后,岑邦屏出走北京,岑述彭去南京。

民国19年(1930年)应彭养光、柏文蔚等人邀请,再赴南京,重涉政事。“九 一八”事变后,他与国民党左派人士联名通电,要求当局抗日。由于他奉行孙中山的“三大政策”,又积极主张抗日,触怒了当局,处境十分困难。

民国21年(1932年)1月28日,淞沪战争爆发,日舰炮轰南京。那天夜晚,岑述彭从友人家饮酒回公寓,行至夫子庙建康路附近,突然从人力车上倒下,猝然而逝。


返回